摘要:ITIL®運維管理包含什么?ITIL®運維管理通過標準化流程(如事件/問題/變更管理)、配置可視化和持續(xù)改進,實現(xiàn)IT服務的穩(wěn)定與高效。
ITIL®(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)是一套全球廣泛認可的IT服務管理(ITSM)最佳實踐框架,其運維管理(Operations Management)聚焦于日常服務的穩(wěn)定交付與持續(xù)改進。以下是ITIL®運維管理的關鍵組成部分:
1. 服務臺(Service Desk)
功能:作為用戶與IT部門的單一聯(lián)系點,處理故障、請求和咨詢。
類型:包括呼叫中心(Call Center)、幫助臺(Help Desk)和更高級別的服務臺(提供主動服務)。
工具:通常集成工單系統(tǒng)(如ServiceNow、Zendesk)實現(xiàn)請求跟蹤。
2. 事件管理(Incident Management)
目標:快速恢復服務,最小化業(yè)務中斷。
流程:包括事件分類、優(yōu)先級劃分(基于影響/緊急度)、解決(如臨時修復或根本性解決)和閉環(huán)。
關鍵指標:MTTR(平均修復時間)、首次解決率。
3. 問題管理(Problem Management)
目標:識別并消除事件的根源,防止復發(fā)。
方法:通過根本原因分析(RCA)、已知錯誤數(shù)據庫(KEDB)管理,并與變更管理聯(lián)動。
區(qū)別:問題管理是主動的,事件管理是反應式的。
4. 變更管理(Change Management)
范圍:控制所有對IT環(huán)境的變更(如軟件升級、配置調整)。
流程:提交變更請求(RFC)、風險評估、審批(CAB委員會)、實施與回顧。
類型:標準變更(預批準)、緊急變更(快速通道)、常規(guī)變更(完整流程)。
5. 配置管理(Configuration Management)
核心:維護配置項(CI)的數(shù)據庫(CMDB),包括硬件、軟件及其關系。
工具:如CMDB工具(BMC Remedy、SolarWinds)實現(xiàn)資產跟蹤與影響分析。
6. 發(fā)布管理(Release Management)
職責:規(guī)劃、測試和部署新服務或變更,確保版本可控。
策略:全量發(fā)布(Big Bang)或分階段發(fā)布(滾動更新)。
7. 持續(xù)服務改進(CSI)
方法:基于PDCA(計劃-執(zhí)行-檢查-改進)循環(huán),利用KPI(如SLA達標率)驅動優(yōu)化。
工具:如平衡計分卡(Balanced Scorecard)評估運維績效。
8. 運維自動化與工具鏈
趨勢:通過AIops(智能運維)、自動化腳本(如Ansible)提升效率,減少人為錯誤。
ITIL®認證備考資料免費領取
去領取
ITIL®認證